Q Q:1184728480,1154906112

电话:

“南和模式”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9/20     点击数:857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解读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一种基本经验,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中央财政资金每年安排大量资金支持多省(直辖市)开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各地逐渐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主要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商资本带动、垂直一体化经营和“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四种模式,具体如下:

 

1.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该模式是以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围绕农业领域的某些特定行业或产品,实行生产资料供应、加工、销售、物流等的一体化经营,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形成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佳沃集团在四川省蒲江县对猕猴桃原有种植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与当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集团与家庭农场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品质监管和统一收购等服务,农户按照操作规范与佳沃集团开展种植合作,并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价格销售猕猴桃鲜果,最后形成了“佳沃集团+合作社+农户”、“佳沃集团+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等多种猕猴桃产业化发展模式。

 

2.工商资本带动模式

 

该模式是指把工商业所积累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等资源投入到农业中去,使工商资本与农业生产要素相结合,以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经营模式创新。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更容易打破产业界限,通过整体策划,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龙东村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很多家庭靠吃“低保”维持生计。工商业主浙江裕田红豆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斌利用该村的山地资源,承包山地种植红豆杉,将整理、改造后的荒山土坡变成万亩红豆杉基地。企业在前期投入约1.5亿元进行整顿、改进村容村貌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利用流转费用一次性付清的示范效应,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并愿意主动将更多的土地流转给企业,让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公司资产的第一次增值;企业综合发展红豆杉盆景、幼苗培育,红豆果初加工等产业,发挥红豆杉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发展红豆杉产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产品的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发挥和提升红豆杉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等,使红豆杉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不断延伸,公司资产得到更可观的多轮增值。

 

3.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

 

该模式是指公司与农户、公司与公司之间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其生产经营向上游延伸至农产品生产、农资供应乃至技术研发等环节,向下游扩展至销售服务环节,涵盖了研发、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对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发挥技术、资金、渠道等的协同效应,从而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权组织经营模式。

 

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2003年,公司只生产等级标准较低的普通大米,对公司和农户的操作规程均没有特殊规定,公司与农户之间水稻的交易量、交易价格等均取决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双方意愿。

 

随着市场对绿色大米的认可度提高,公司开始生产绿色大米,一方面升级加工设备并规范生产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求农户统一使用公司提供的种子、农药、化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种植,公司按照事先与农户签订的订单数量和价格收购水稻;

 

2005年公司开始生产有机米,对操作规程和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农户之间的资产专用性和相互依赖度进一步增加;此时,公司开始租用农户土地,并雇佣农户统一操作管理;

 

2008年,公司采取以土地作价折算入股的方式组建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实行年终分红,对土地和水稻种植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公司与农户的合同关系转向了垂直一体化模式。

 

4.“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模式

 

该模式是指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整合金融、物流等各类社会资源,通过线上交易,提升生产流通效率的新型运营形式。

 

2013年11月,联想控股投资的佳沃集团与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联合推出“褚橙柳桃”产品,即联想柳传志的“佳沃金艳果猕猴桃”与褚时健出产的“励志橙”的组合,褚橙柳桃售价不菲,但是在各电商频频创造了销售佳绩,成为互联网营销的经典案例,开创了互联网大佬务农营销的新时代。联想控股对农业版块的布局,带领互联网开始从全方位改造传统农业,从生产过程的品质管控,到生产环节的水平提高,再到营销环节的创新设计,互联网技术被运用到了农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搭建出了完整的互联网农业生态体系,最终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质量可追溯、全产业链运营和全球化布局。

 

 

二、南和模式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分析

 

南和县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市级决策部署,依托当地的粮食、蔬菜、宠物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创新以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为主体,龙头企业带头参与的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当地农林牧结合、农文旅融合、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面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南和新模式”。

 

1.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一产粮食、蔬菜种植生产为基础,以二产面粉、宠物食品用品加工为核心,采用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加强食品加工专用化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实现农业种养殖的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产品为流通主体,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全电商平台,促进农业与信息、能源、生物等行业的有效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深入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与科普教育、人文历史、养生养老等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以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之间形成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的利益增收。

 

1)一产“接二连三”

 

南和县打造金沙河种植基地、弘健蔬菜、设施产业集群等特色产业园,创新开展“公司+合作社+种植基地”的农业生产体系,将粮食生产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完美连接。第一产业以小麦和蔬菜的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为主,进行优质小麦+富硒玉米轮作、设施蔬菜产业集群+日光温室+拱棚种植,优质小麦种植可以为当地金沙河集团提供挂面生产的加工原料;富硒玉米和畜禽加工品可以为华兴宠物食品公司等提供加工原料,从而实现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农业嘉年华的科技展示、休闲观光功能为吸引点,发展休闲旅游、观光采摘,还可结合艺术和美学手法,打造小麦种植的宏伟大田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当地一三产业农旅融合的发展。 

 

2)二产“前延后伸”

 

南和县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加工企业23家,创造了特色挂面产量全国第一、宠物食品产量全国第一和设施产业集群项目规模全国位居前列的好业绩。

 

南和县二产加工企业有以宠物食品加工生产为主的华兴、荣喜等龙头企业和以小麦、玉米为原料的金沙河面业集团、燕京啤酒企业;依托面制品和宠物食品的生产优势,打造了邢州农产品物流中心、金沙河物流公司、金沙河电子商务中心、伊萨淘宝村等流通平台,完善了流通体系;设施产业集群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全覆盖;以粮食、蔬菜为加工原料的兴发植物油、绿野蓝城、和阳生物等加工企业,打造了秸秆-微肥、玉米芯-食用菌基料-肥料、胚芽粕-饲料、牛粪-食用菌基料-肥料等循环农业利用新模式,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玉米芯、食用菌基料、设施蔬菜废弃物等种植加工副产物以及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邢台和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南和县成功建设、自主运营南和县农业嘉年华、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农业嘉年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净利润近2000万元,辐射吸引到周边400公里内的游客;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采用世界一流农业智能设施设备,建设连栋温室进行工厂化育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等高产高效生产,年产果菜总量约500万公斤,建成后将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现代农业果蔬生产基地;依托中国农科院等建成全国首家宠物食品产业研究院,南和县宠物食品年总产量达到50余万吨,产值30多亿元,产销量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金沙河面业、燕京啤酒等龙头企业为首,建成全国首家面制品产业研究院,“燕京啤酒”、“金沙河”、“北极雪”“安佑”等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3)三产依托工农

 

南和县充分利用区位、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等优势,坚持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作,打造的农业嘉年华项目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业经济综合体项目,被评为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和休闲农业示范点。依托当地的优质小麦生产、绿色蔬菜供应和宠物食品生产,拓展大田观光、优质果蔬采摘体验、工业旅游、宠物医疗美容等三产融合项目。此外,南和县还以农业嘉年华为中心,精心打造了顺水河生态景观、千年古刹白雀庵、明代贤臣朱正色历史文化公园、唐代名相宋璟故里和绿色食品加工工艺体验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

 

2.利益联结机制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南和县稳步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党支部+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创新开展“党支部参与、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党建+农业”模式,成功探索了固定地租、股权联盟、村集体综合服务、与职业农民合作管理等模式,农民由原来单纯“卖粮”,变成租金、股金、佣金、薪金的“四金”收入模式。

 

固定地租模式:土地出租农户按每亩固定标准从合作社收取固定的租金,职业农民和合作社按照“五五分成”的比例,对除去地租、种植成本以后的种田收益进行分配。

 

股权联盟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职业农民+农户”方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职业农民以劳动力和技术入股,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确定最低收购价格、负责收购,利润由农户、职业农民和合作社三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村集体综合服务模式:村集体为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产品销售、经营等服务,合作社按亩支付服务费。

 

职业农民合作管理模式:职业农民提供技术和劳动力,合作社与职业农民按照五五分成的比例对利润进行分配。

 

3.小结

 

“南和模式”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给当地的农业、加工业和休闲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产业兴旺的同时,带动了地区的休闲旅游发展,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的持续增收。“南和模式”为华北平原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板,为破解全国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等提供了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路径。

 

来源:中农富通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