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1184728480,1154906112

电话:

柯炳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永远是第一位!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22     点击数:1077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中国美丽乡村(天府)论坛发表报告

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全局性

(1)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扶贫的重要手段;

(4)推进农业现代化。

目标
人们愿意来,来了不愿走,走了还想来

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是美丽乡村?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表述。望得见的山应该是绿色的山,看得见的水也应该是清澈的水,记得住的乡愁,就是在农村,要找得到当年的美好回忆,不管这些回忆是自己经历的,还是在小说、文献上看到的。美丽乡村,就是大家都愿意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回来的地方,是一个大家愿意看,愿意住的地方。更进一步,也可以用三个词:美丽、发达、特色。

美丽

只要是农村,历来就有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如说贵州的万峰林,云南的梯田,东北平原万亩稻田,海南岛椰林,等等。我们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各种各样的美丽景色,这些美丽景色可以是大自然的赋予,也可能是经过人工修葺的大自然。共同的特色是要有蓝天、绿水、青山,这是和城市钢筋水泥玻璃不同的景观,这也是乡村之所以成为乡村的原因。

发达

生活设施要发达,农村地区也要配置最基本的现代生活设施,包括水、电力、通讯网络等等。

特色

这里的特色既指自然风光特点,也包括文化特色或者是产业特色,以及自然、文化、产业相融合的综合性特色。

任务
保护、治理环境和提升文化底蕴

乡村因选址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隐患,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等。这些灾害与人们的过度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注意农村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兼顾,防止上流河段开发、污染水源,影响下流河段等现象,环境问题要跨区域、一体化,整体性综合考虑。

保护

保护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根本性和长久性。永久性的破化将会造成无法恢复和修复,尤其是在自然条件脆弱的地方。

治理

治理是非常普遍性的问题。现在很多乡村不够美丽,最主要就是环境污染突出。最大的污染首先是水污染,包括河流、池塘、湖泊等等。美丽乡村建设最主要的基础就是把水和垃圾处理好。

提升

各地要具有一定的特色特点。可以是自然风光特色,文化传统特色,或者产业经济特色,以及兼具自然文化产业综合性的特色。这需要要进行风俗传统挖掘,也包含生产结构调整,乡村旅游业和休闲观光业开发等等,把当地的资源充分利用好。

措施
规划、开发或者叫建设、管理、维护和教育

规划

规划永远是第一位的。规划需要政府来主导,单一一个村很难做。江浙地带都很发达,但是有规划和没有规划完全不一样。有两个村,一个村有规划,楼建得整整齐齐的,垃圾处理、绿化都非常好,包括道路和网络都很好。另外一个村没有规划,农民的每一栋楼都很好,都一栋一栋的四层楼五层楼,但是东一个,西一个,散布在田间,彼此之间没有大路相连,无法通车,楼中的上下水和煤气管道、垃圾处理等等都很困难。开始时没有规划,等到感受到问题时已经晚了,已经散建之后,要集中起来代价非常大,就成了进退两难的事情。

规划一定要先行。规划不是今年规划了,明年就一定到位。打造一个规划蓝图,按照这个蓝图一步一步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村落的规划,因为有些居民点衰落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生态原因,有交通原因等等。另外,要搞清楚种植业、畜牧业哪些是严格保护,哪些是需要适度开发,哪些是需要整体建设。规划这件事情,很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必须借助外力,要有专业人员,有创新思维,要考虑当地生态、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保留地方特色,但是要带有现代理念,把现代元素和传统因素结合起来。几乎所有新农村建设文件和专家意见,都把规划放在第一条,但是关键在落实,这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地方舍不得花规划设计的钱。

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如果您有相关农业规划项目需要专业团队为您出谋划策,为您点石成金,希望您联系中农富通,中农富通会坚持以专业的规划视角、精致的设计理念、诚挚的农业态度为您“量身打造”您所想要的“农业规划”大餐。

开发

开发建设应该是多主体,多渠道投入,不能完全指望地方政府,再富的地方也不能做到这一点。有的是通过企业方式,还有合作社方式,根据各个地方不同有各个渠道,但是一定要有组织,或者是地方企业,或者企业,或者村集体,或者合作社组织。单凭农民本身,也是难以做到的。

管理

这包括制度、管理、服务、惩治等。例如,在垃圾处理方面,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先进的经验了,现在垃圾方面都有处理,叫做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

维护

维护是长期性的,这涉及到农民自己,也包括游客等外来人员。

教育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人,离不开村民。开发建设农村,可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新兴业态,农民素质高低也将会有所影响。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