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投资最小的农业模式----生态休闲农庄
生态休闲农庄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中国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
开办生态休闲农庄一是要选好地方。这直接决定着今后的客源。首先交通要便利,最好能有公交车直接抵达;其次环境要好,最好是依山傍水处;另外,田地的土壤要肥沃,这关系到你的收成。
二是要安排好活动项目。可以留五六分地,搭上几个简易的塑料大棚,一半种上鲜花、另一半种些时令蔬菜,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新手体验播种、浇灌、翻地、除草、收获的滋味。再用五六分地挖一个鱼塘,套养一些鱼、虾、鳖、蟹之类,鱼塘边种些葡萄、橘子、梨子等水果,让游客在这里钓钓鱼、网网虾、修修枝、摘摘果,另外,还可以再养一些猪、羊、鸡、鸭、鹅之类的畜禽,安排一些诸如烧柴做饭等农家特色项目,尽量使活动内容丰富些。
二、最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的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
再是,合理利用各种生态资源。许多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就表明,养猪、养牛本身赚不了多少钱,还污染了环境,而把猪、牛粪便尿液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循环再生利用,其效益有时超过养猪、养牛本身。如“林-草-牧-沼-菌-肥”;“果树枝、蚕桑枝粉碎+麸皮-香菇、黑木耳、灵芝-菌渣肥”;“猪-沼-粮(菜、茶、果、渔)”等。
1、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有整合种植、养殖、加工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2、立体复合循环模式
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该地区水、土资源短缺问题。
典型: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3、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
典型:兔-蚯蚓-鸡(猪)循环养殖
兔子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一部分兔粪饲养蚯蚓,蚯蚓长成后用来饲养土鸡,一部分经过发酵后用来饲养土猪。成兔屠宰后,兔皮经过鞣制加工成裘皮服装直接销售,兔肉加工成各种真空包装的休闲小食品,兔肉分割后的下脚料经过粉粹后“速冻”加工成饲料用来喂养狐狸和肉狗。猪粪、蚯蚓粪便、鸡粪、及狐狸、狗的粪便经过加工制成有机肥。
4、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围绕畜禽粪便燃料、肥料化综合利用,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技术,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特色林果种植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农户”、“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畜禽粪便—有机肥—果(菜)”产业链。
典型: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5、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路径,通过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产品与艺术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将传统农业的第一产业业态升华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功能,将以生产功能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兼具生产、生活和文化功能的综合性产业。
该模式可实现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典型:农牧林—生态农庄
以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为核心,以生态有机、绿色农产品为基础,结合开发休闲农业走产业发展之路,在拥有的山、田地上推行种植、养殖,然后将果品、蔬菜和畜禽鱼类产品直接提供给到农庄来休闲度假的客人,使餐桌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为生态农业的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在21世纪越来越多地被专家学者提及,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提倡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最平等利用的农业模式----社区支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农产品直接销售的一种模式。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支付预定款,并且承诺在农场整个生长季节给予支持,是一种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要发展一个社区支持农业首先要寻找一个规模较大的农场,由于社区支持农业对食物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农场主往往要购置或自己提炼有机肥料,同时,社区支持农业的作物也不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农场主必须清楚地知道通过什么方式防治病虫害,是否使用生物制剂来代替农药,这对于刚接触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技术要求非常高。
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第二步要考虑的是订户来源,订户一般是农场附近社区内的成员,订户通过预支付的手段给农场提供资金支持。接下来,农场主要做的便是在线打理土地,远程安排农民翻地、施肥、播种、浇水、除虫、除草、治病、采摘,以及在线配送下单等工作。这一农业模式有别于传统农业模式,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互动进行产品涉农信息服务大全的生产与销售,双方是平等的风险承担者、收益所有者。目前世界各地都在试行这种农业模式,订户价格200——500元/年不等。
四、最高效益的农业模式----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立体农业可带来的三大效益:
①生态效益:立体农业就是对耕地的复杂利用,所以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②经济效益:立体农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上各种农作物的总产量,也和部分地降低生产成本有关。
③社会效益:立体农业不仅吸收了社会过剩的劳动力,而且又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目前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1、丘陵山地立体综合模式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山区创造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实行多种生物结构有 机结合,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如,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特点: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目的:变以“粮食”为主成以“林果”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布局:从丘上到丘下,用材林—经济林/毛竹—果园/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2、基塘农业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水热资源充足,地势低,洪涝灾害严重。
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特点: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目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洪涝灾害
农业布局:果基鱼塘、菜基鱼塘、蔗基鱼塘
3、鱼塘—台田模式
是针对黄淮海平原地势低洼,渍涝严重的状况,“因地制宜”,摸索出来的低湿地治理模式。低湿地,地下水位高,挖沟困难,排水不畅。
特点:挖鱼塘,筑台田
目的: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台田地势增高,有利于农林果鱼牧业的发展。
农业布局: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饲料)
立体农业就像是一种生态功能的系统,废弃物可以被重新利用,那些用于营养液和aeroponic技术中的水也经过除湿后被使用,这样的重复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环境。建立立体农业的技术现在已被用于环控农业设施,但还没有与在城市的高层建筑里生产食物有密切的关系。立体农业的大规模发展还需要一些契机,现在各项设施还不成熟,对于特色农场的发展,这些概念可以考虑,其模式可以借鉴。未来的立体农业更多的可能在楼房建筑之间发展。
五、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模式----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可持续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的农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和转基因产物,获得具有安全性特征的作物和产品。
因此有机农庄在选择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当地农业基础好的地域,基地周围没有污染源。
2、具有清洁的灌溉水源,水质符合有机农业灌溉标准。
3、基地区域气候良好,空气新鲜,空气质量好。
4、土壤的背景及理化状况好,没有严重的化肥、农药及重金属污染。
5、基地附近资源调配基础好,有充足的劳力资源
来源:网络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